專訪對談
人物專訪:著名荷蘭建築師兼設計營商周2023講者Winy Maas,細談MVRDV與可持續生態的實踐

「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不斷倡導希望看見的未來,提醒權勢之士,當他們準備好認真對待這些問題時,我們樂於幫助參與」

生於1959年的Winy Maas是MVRDV的創始合夥人、城市規劃師和景觀設計師。Maas於1993年與Jacob van Rijs和Nathalie de Vries共同創立MVRDV,憑藉前衛創新、具實驗與理論性的建築、城市和景觀而獲國際讚譽。

Maas熱衷推動環保、用戶定義、永續城市及空間的議題,這種精神在多個獲獎項目中獲立體呈現,包括漢諾威2000年世博會的荷蘭館、希爾弗瑟姆的VPRO別墅(1997年)、阿姆斯特丹的WoZoCo(1997年)、鹿特丹市場(2014年)、阿姆斯特丹水晶屋(2016年)、天津濱海圖書館(2017年)、斯海德爾玻璃農場(2013年)、紐約Radio Hotel and Tower(2022年)、阿姆斯特丹的Valley(2022年),以及於2021年底開業、全球首個向公眾開放的藝術倉庫Depot Boijmans Van Beuningen。Maas的總體規劃還涵蓋對大巴黎、波爾多左岸和奧斯陸海濱的未來願景,與此同時,他也設計和參與監督2022年世界園藝博覽會Floriade項目,並在2017年至2022年期間負責Eindhoven市中心。

Radio Hotel and Tower © Ossip van Duivenbode

Maas平衡發展公司營運與學術領導。除了MVRDV的工作外,他還是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城市規劃與建築學系教授。2008年,他在大學領導下成立The Why Factory研究機構,致力探索未來城市的發展可能。2022年,Maas被任命為布拉格捷克技術大學建築學院的客席教授。

除了憑MVRDV項目接受眾多獎項外,Maas還於2015年獲荷蘭政府授予荷蘭雄獅勳章。2011年,法國政府授予他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以表彰Maas在實驗、創新和永續發展方面的工作。他說:「我提倡更密集、更環保、更具吸引力、更宜居的城市,以根據用戶定義、可持續的建築環境理念為設計中心。」

建築師Winy Maas © Barbra Verbij

這位設計營商周2023講者抽空與我們細談MVRDV的工作發展與可持續生態的實踐。

展示專案最有效的方式是甚麼?

這當然取決於項目的性質。多年來,我參與過形形色色的計劃。如果專案對當地社區意義重大,最佳分享方法就是走到人們面前親身展示。有些項目則特別適合收錄在精美雜誌裡。有時候,團隊會進行概念研究,多數會製作影片呈現; 好比微型科幻電影的影片是展示相關概念的理想方式。在與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Why Factory的合作中,我們進行了極其詳細的研究和推測,為此經常製作視頻,但在這些情況下,我反而發現書本是能夠完整展示作品深度的唯一方式。

Idea Factory © MVRDV

因此,MVRDV和The Why Factory積極嘗試專注於專案的品質和想要面向的觀眾,並充分利用不同類型的媒體。話雖如此,我最喜歡的展示方式始終是實質建立它,再向人們展示!

可概述你從一開始到現在的工作生涯和演變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其形容三十年來我們工作的改變為進化,倒不如說是累積。一開始,我們對密度問題極感興趣,以及將選擇、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結合的挑戰。這些議題依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面向。但每次建立專案時,你都會發現與先前做法的差距,並想出另一種方式來解決下個專案的差距。例如,處理過公司最初數個項目後,我們開始思考置身人口稠密的城市環境中,人們能如何獲得綠色空間,然後我們便開始越來越多地將植物納入項目中。

Valley © Ossip van Duivenbode

所以說,我們做的項目越多,添加的層次和想法就越多。某情況下,探索過程中有些線索可能會相對突出,另一些則暫時退居二線。但說真的,我們絕不會遺下任何東西。

處理大型專案時,能如館確保具吸引力的成果,但又不會拒人千里之外?

在個人發展中,我從景觀背景開始,然後進入建築領域。數年前,我終於在荷蘭正式註冊成為景觀設計師。儘管如此,景觀設計的敏感度貫穿了我整個職業生涯的建築工作。優秀的景觀設計多會將大型專案與小規模元素結合,從而實踐更親暱和個人的接觸,我嘗試將這種方法轉化到所有作品中。

Tainan Spring © Daria Scagliola

例如,在許多專案中,我們使用樓梯來邀請人們與建築物互動。這也源自於我們對密度的興趣,以及公共空間不應只限於地面的想法。一旦人們看到樓梯,他們就知道自己的下步——爬上去。這會引起好奇心:這樓梯通往哪裡?透過這種方式,他們的建築使用體驗被簡化為更易控制和熟悉的過程:使用樓梯。

「塑造永續環境」的信念如何體現在工作中?

面對氣候危機,我們更重視隱含碳的概念。透過使用生物基材料(如以木材代替混凝土或鋼材)進行建築,在施工過程中將二氧化碳儲存在建築物內。運作碳則與建築使用、暖氣、照明、空調等產生的排放有關。為提升建築的節能表現,會將太陽能板等產生能量的元素納入設計中,減少排放。此外,你還必須考慮建築的壽命長短 :它是否會被拆除並送到堆填區,或是否會被拆開以便重複使用所有組件?我們現在設計的建築,都以便於拆除為條件,減少下一代建築物的碳排放。

除了碳排放之外,我們還有很多考慮因素:生物多樣性、「城市熱島」效應、糧食、儲水、水資源管理、社會凝聚力、教育,這都是我們在工作中與永續發展相關的主題。

Depot © Ossip van Duivenbode

跟其他議題一樣,當我思考永續發展時,總會問到:「我們怎樣才能將想法發揮到極致?」 MVRDV和The Why Factory最近在杭州舉辦了一場關於「綠色浸染」的聯展,探討我們該如何用植物和自然覆蓋世界。植物和樹木可以幫助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為城市降溫,並促進生物多樣性,我們與The Why Factory研究為自然創造更多空間的積極方案,盡可能造福地球。 

處理項目時,你認為最易被人忽略的因素多數是甚麼?

我想,部分些建築師只從建築物的物理意義上來考慮項目——外觀、如何構造等。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都是建築師需要實際處理的日常工作。但切勿忘記,建築的物理存在是為了實現更重要的意義:建築是為人們提供生活空間而作。建築在實踐社會和情感連繫的貢獻比外觀更重要。

Ilot Queyries © Ossip van Duivenbode

你最喜愛使用哪些永續材料/技術?為甚麼?

我和團隊在近期進行的專案中,探索在同一系統用於能源生成、資訊顯示、遮陽和通風分層技術的可能性。例如,我們正在杭州煉油廠園區計劃的文化中心外牆中開發這項技術,其中包括由小型光伏板和一系列LED組成的「太陽能畫」,同時允許微風穿過,保持清爽涼快的室溫。

以大自然作為材料進行創作感覺極棒。這意味運用綠色植物進行設計,而我也在研究基於生物的未來材料,讓建築和城市的結構能自然有機地生長和適應。

© Martin Dijkstra

我們正處於多事之秋:氣候危機、住屋危機、金融危機、難民危機、污染、日益增長的民族主義與戰爭。面對許多挑戰,我們已確實知道需要做些甚麼,而在多數情況下,設計可以成為帶來改變的部分,然而,實施變革仍有待觀察政治因素和社會意願。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不斷倡導自己想要看到的未來​​,並提醒權勢之士,當他們準備好認真對待這些問題時,我們樂於幫助參與。

2024年,MVRDV有何新發展?

我們很快會迎接Tripolis Park正式開幕,這是個非常有趣的項目,很榮幸能參與其中,涉及Aldo van Eyck一個項目翻修,這位著名的荷蘭建築師也是我的導師。項目講求具挑戰性的平衡,一方面要向這座由設計大師打造的獨特建築賦予尊重,另一方面也要認真從財務角度作衡量,原裝的計劃未能真正發揮作用。

Sun Rock © MVRDV

年尾我們將完成Sun Rock的建設,它是能源公司Taipower的倉庫和維修店。聽起來或有點平淡,但實際上是一座非常特別的建築。公司希望利用項目向公眾展示如何向邁進永續能源世代,而我們的設計則透過覆蓋建築的太陽能電池板表達這觀點。我迫不及待親眼目睹一切。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ublished on February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