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對談
WASHI Jeans創辦人吉川浩幸憑藉對大自然的崇敬,為牛仔工藝翻起創變浪潮

這位設計營商周2023講者與我們分享對牛仔時裝的熱情與奉獻精神

素有「牛仔褲洗水工藝界設計大師」美譽的吉川浩幸,一生都在工藝和藝術的熏陶下成長,他深信牛仔布是擁有生命的個體,隨時日過去展現出難以複製的千姿百態。吉川生於擁有350年歷史的日本清酒家族,是第18代次子,自小與大自然相伴成長,兒時最愛攀山涉水研究動植物,升讀大學時才首次接觸「石屎森林」。正是他對大自然從小培養以來的崇敬之心,促使他在建立牛仔時裝王國時,也無忘推進創新技術的極限,花近21年時間醉心研究和製作可持續發展的牛仔布料,取名為WASHI No. 6和紙紗線,足證他對有機、無化學物質和慢工藝的熱誠。我們榮幸邀得吉川分享更多,看看他怎樣延續傳統日本匠人的工藝。

在日本清酒世家長大的你,童年和成長背景如何影響思考和創作模式?怎樣幫助你透過與別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我所居住的村莊受大自然四面環繞。想到山上或湖邊時,我就會從早到晚獨個兒留在那裡度過一整天。在山林中,我會和甲蟲、青蛙、鳥類等昆蟲動物玩耍,也會爬樹,希望能找到水晶。在湖邊時,我會釣魚、戲水和魚兒暢玩。直至上大學前,我從沒有在混凝土環境中生活過。

父母為了清酒生意辛苦工作,難以分身照顧我和兄弟姊妹。這對我來說尤其如此吧,畢竟我是家中次子。按照日本傳統,次子擁有外出冒險的自由。我們居住的村莊沒有超市、郵局、餐廳或酒吧。所以,當我離開時,外面的新世界對我來說絕對是震撼衝擊。

請用三個字詞形容你的審美觀。

侘寂 (手工藝品)、簡單 (自然)、流動 (水)。

你與牛仔布藝的關係經歷了哪些演變?

牛仔布是我的皮膚,清酒是我的血液。我永遠不會與自己的皮膚分離,而皮膚每天都會跟着我一起變化,隨外部環境的轉變而略見不同,但永遠都是屬於我的一部分。

當你擁有一條未經洗水的原色牛仔褲時,請嘗試每天、每時每刻都穿着它,這樣就會慢慢看到牛仔褲的色澤變化和自然生成的紋理。沒有其他材料可起如此改變。隨時間推移,牛仔褲可能會磨損並出現破洞,但你可以隨時修補,讓它更具個人風彩。我在大學時期開始背包旅行時,得到了人生第一條牛仔褲。我每天穿着它,仔細觀察牛仔褲如何從深色變成淺色,最後我深深愛上了它。我已在牛仔布藝行業工作30多年,目前仍在研究牛仔布不斷變化的品質,它總是讓我喜出望外。

你的靈感從何來?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從小就在農村長大,沒有電腦、沒有電話、沒有網絡,也沒有人催促我做任何事。想吃栗子時,就會爬樹找栗子吃。大樹擁有人來抓我時,我就拼命狂奔,然後對方向我父母抱怨,我接着道歉,父母就送對方清酒以示和解,結局皆大歡喜。

素有「牛仔褲洗水工藝界設計大師」美譽的吉川浩幸

我所有靈感都源於年輕時的生活。從我所看到的山、月、樹、湖、水、雲、天,以及日本四季變化的顏色,以至冬天的雪白、春天的櫻花粉紅到夏天的藍色、秋天的紅色,一切都源於大自然。

你的作品中有哪些反覆出現的主題?

和紙「Washi」意指日本的傳統手工紙,也是日本鷹的其中一種品種名稱。我很喜歡鷹,因為牠們是最強壯的鳥類。捕魚時,會像艇般作出攻勢。飛鷹張開翅膀控制速度和時機。我嘗試在Washi Eagle Art創作中捕捉牠們展翅的瞬間。這之所以美麗,因為那刻轉眼即逝。

要創造「Washi Eagle Art」來捕捉飛鷹展翅的瞬間並不容易。我要先畫一根羽毛,再慢慢地畫100根、500根、1000根⋯⋯開發過程讓我變得更專注,賦予更強大的創造力量。於我看來,這不僅是藝術,更是磨練專注力和耐心的機會。

可否分享更多關於你的重大作品WASHI No. 6和紙紗線?你們花了20年時間來製作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牛仔布料,過程中遇到過哪些挑戰?

當你不真正理解可持續物料的含義時,就很難創造它。我在大自然環境中長大,培養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設計本能。因為我很喜歡牛仔布,所以想創造出可持續的牛仔布藝。花這麼長時間研發,全因用紙製造材料並不容易,既需要提供我想的設計品質,又要維持我的生產程序,以控制紗線的完美厚度,並達致親膚效果。當中牽涉大量模擬、測試、錯誤和更正,畢竟沒人能教我怎樣做嘛。我和團隊一邊創作,一邊在過程中學習。成品出來了,你就會親眼目睹真正的美。透過長時間穿戴,才能確保品質符合我的標準。

你希望在設計營商周峰會「突破牛仔工藝創新技術極限」中傳達哪些訊息?

我的願景不僅是創造出更多人可以穿着的漂亮和紙牛仔褲,而且是可隨時間推移而升值的牛仔褲設計。復古牛仔褲就像古董汽車、手錶、相機一樣,蘊含一定的美學價值,可以成為經典,歷久彌新。一旦人們擁有第一條優質的牛仔褲設計、穿上它並了解設計的美麗所在,自自然然就會想要收集第二件作品。

你希望在2024年的設計領域裡看到哪些轉變?

從過去中學習,但不要盲從它的規則。打從自己的靈魂創造。不要指望別人完成你的任務,凡事親力親為。這就是學習過程,也是理解和靈感的來源。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ublished on November 29,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