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對談
建築師Andrea Leung巧妙演繹暗藏驚喜的空間設計,喚醒你內在的潛意識記憶

她把專屬自己的神秘綠州帶到Tribeca頂層家居裡去

在耶魯大學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的駐紐約建築師Andrea Leung,常被冷情與熱情之間的美學氛圍所迷倒,在看似淡然的外觀下,蘊藏着勾起回憶與故事的詩意,這種不經意的潛意識情感累積正是Leung銳意掌握的美學視角。她在紐約Tribeca的1,600平方呎頂層單位築構家園時,便讓此設計方向作引領,混入迷人的隱匿空間元素,彷如重回兒時到訪祖母家的驚喜,走到哪、碰到哪,都會發現意想不到的收穫,成就畢生銘記的珍貴回憶。我們榮幸邀得Leung細談,了解她如何自小已與建築和設計結下不解緣,以及改變就業初衷的原因。

建築師Andrea Leung (攝影:Andrea Leung)

你可簡單分享自己的背景嗎?你的設計旅程是如何展開?

我在耶魯大學攻讀英文和心理學雙學位,年輕時早已決定將來要當刑事辯護律師。就在大學一年級某天,我和祖父在吃着午餐,他堅持我要修讀建築課,好好了解他的工作。他在香港擁有一家建築公司,無數個夏天暑假我也在聆聽他的故事裡度過,聽他分享以往的業界點滴。接下來的學期,我學到的模型建造和空間解難跟我其他課程的內容性質大相逕庭,這種清新的改變讓我即使來以後的六年裡,需要通宵為建築大樓忙上無數個晚上,也能樂在其中。試問誰能猜到,第一課建築堂能徹底改變我的職業生涯軌跡,更從此迷上了設計?

你的設計哲學?

作為建築師,我最欣賞簡約設計方案能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結合創意、美學與務實主義,成功解決實用層面的難題。但關鍵還是在於由美麗空間誘發而來的情感感染力,這一直是主導我建築作品的主力。表面上平靜無聲的格局和物料能帶起具詩意的張力,與我們的想法和回憶帶起共鳴,觸動我們的潛意識想法,引起我們未必能完全清晰表達的回應。這都是我致力創造的空間。

誰人或何事對你的作品最具深遠影響?

美學上,我對安藤忠雄簡樸率直的美學為之傾倒,還有Luis Barragán具玩味的幾何學,以及Alvaro Siza的簡約主義。但說到底,還是兩位上司在我的建築師路上留下最深刻的印記。我在耶魯大學就讀本科和研究生的建築系時,均得到Steven Harris的教導。檢閱過我的論文後,他邀請我加入他的公司,自此便與他其中一位合夥人Eliot Lee合作無間。在兩位良師的指導下,我學到專業技術知識、良好的職業道德、手工藝技術,以及了解確立設計方案的嚴謹和重要性,過程是這樣隨直覺而行,同時也不失理智邏輯,帶動美好動人的氛圍。

就你為自己設計的Tribeca頂層公寓而言,首次到達該址視察時,你看到空間具有怎樣的創作潛質?當下已能立即構思當中的美學嗎?

自遷居紐約以來,我已不停做白日夢想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神秘綠洲,能躲避城市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壓力。這處人間淨土需要讓我體驗城市瞬息萬變的魅力,同時也是我的隱密避風港。

就在Tribeca寧靜一隅,我找到了完美地點。大廈一直是藝術家們的聚居地。走過斜梯,經過建有聘型工業捲門的走廊,便會來到陽光滿溢的頂層公寓,高聳的古董銅銹天花下方屹立着鑄鐵科林斯風柱。

原裝無添加的空間已教我一見鍾情,當下已清晰預想到我希望創造的淨土——第一眼看去,會被她宏偉壯麗的框架所迷倒,慢慢地又會觸動你的好奇心,促使你四處發現她暗藏其中的驚喜祕密,是一個緩緩展露自身的魅力空間。

設計良好的空間少不了蘊藏其中的動人故事,你為這家居創作時,又是怎樣設計當中的故事?對你而言,怎樣才稱得上是出色的設計?

神秘的空間一直教我着迷,祖母的頂層家居便充滿了這樣的特色位。推一推鏡面,你會發現後方暗藏一間塌塌米房。倚在書架上,一道散放着暗光的走廊隨即展現眼前,帶領你前來她的私人淨土。舊日到她家探訪的回憶,兒時在其中四處發現新寶藏的奇趣經驗,至今依然歷歷在目。設計自己家居時,我嘗試重現這種四周探索的好奇心,創造專屬我的建築寶藏。

為了增強這種奇趣體驗的魅力,我營造出空間比現實中更廣更大的視覺效果,把親暱的秘密淨土隱藏起來。鏡牆反射出單位原有的鑄鐵柱樑。配置原裝古建築玻璃的大窗也在互相輝映,沐浴在柔和的折射光線。

近觀鏡牆,自會發現它們是一道又一道的鏡門。打開其中一組門,隨即來到鋪有藝術風大理石材的廚房,當中還綴有佈滿銅綠的黃銅製品。另一組三摺門則引領你前來一個橢圓形的浴缸,當中展現柔和低調的線紋肌理。最後一組玻璃門後是睡房所在,窗戶內外的景物相遇交織,讓室內與單位外的世界帶光微妙的碰撞和互聯。置身其中,你對比例的感知會因為這些驚喜小空間的配置而獲得提升,獲得豁然開朗的空間結構。

對我來說,出色設計不但賞心悅目,更加是由多個獨立設計決定組成的整體,背後有着具理性分析的理據,配以精準的實用法則,支持整個概念。我的Tribeca家稱得上是「室內有室」,能在周邊房間盡取天然光線,把家居的功能和系統整合到鏡牆和實芯牆後方裡去。

半透明玻璃牆板讓睡房和走廊能從主生活區借來日光,鏡板則容許我根據情況而家,把浴室、廚房、洗衣間隨時隱藏起來。相比起共用區和睡房,這些空間對日光量的需求往往偏低,但身在我家,只管打開鏡門吧,陽光即時從四面八方一湧而上,讓本來隱藏人前的空間也能成為起居室的一部分。

為自己設計安樂窩跟為客戶設計家居相比,何者更具挑戰性?

設計特製住宅需要不間斷的創新演繹。為客戶設計住宅的挑戰在於能成功將他們的個人喜好轉化成美麗空間,完美回應客人對生活的願景和需要。

在設計自己居所的過程中,我竟也遇到了相同的難題。內在反省為我帶來了額外挑戰:我需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才能開始根據自身的要求和偏好來調整設計方案。

非傳統的驚喜細節,如沐浴在客廳陽光裡的浴缸、寬敞的睡房曝露在九扇大窗之下,這些極具驚喜的設計處理均有助我呈理心想的生活方式和環境——這是定期帶我逃離現實煩囂的避難所,也是能宴請客人的友好空間。

創作和建造過程錯縱複雜,但這種同時擔當建築師和客戶的經驗,讓我重新認知到在創建個人空間時,客戶需要面對的決策困難,長遠而言,這無疑會使我成為一位更稱職的建築師。

你在全球多地——包括香港——處理過多間私人住宅、零售項目和藝術博物館,面對不同性質的設計,你總是沿用同一思維,還是因應項目的特色而確立你的設計視角?迄今為止,你最喜愛哪個項目?

我發現每個項目總暗藏細節會提供獨特的提示,並且需要同樣獨一無二的回應方式。即使我的審美視角往往統一不變,但我喜歡在協作設計的過程中發現驚訝元素——尤其是當非常規的需求引發意想不到的美態時。

迄今為止,我最喜歡的項目大概是我在紐約的第一套頂層公寓,在此培養了對住宅建築的熱愛。你可以在 HBO第二季《Succession 》節目一窺Shiv Roy 的公寓。這是我頭一次真確意識到,沒甚麼比看到自己的設計成為可棲身其中的現實更令人滿足,亦是我與同為廣東人的承建商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開端,近十年後我的Tribeca家居項目,也是與對方同心協力打造的心血成果。

當然啦,我很想念香港,期待能盡快再次處理家鄉的設計項目。

你會如何定義你的美學風格?

我的目標是創造簡約、貼心、優雅和精準的建築。我被比例完美、以網格和乾淨線條勻稱排列的精密空間所吸引,但同時也喜歡添加有趣特殊的細節,來抵消和補充項目的嚴謹性。

你在不久的將來有哪些有動向?

在建築工程方面,我目前正處理漢普頓海灘和紐約州北部幾個單戶住宅區。這裡的建設環境節奏比疫情前加快了不少,看到項目目前的進展實在令人興奮。

來到理論探索方面,我對建築如何改變我們的集體記憶這層面大感興趣。修讀研究生學位時,我從事某出版雜誌,並探討健忘症自相矛盾的性質,以及它與建築之間的關係。近來當我處理新項目時,我總是會想到設計先例或缺乏先例的情況,能如何為人們提供更多想像和創新的空間。 我們能從舊日借來些甚麼,再套用到明天的狀況?

Words: Emily Leung & Nikey Cheng
Photos: Sarah Elliott & Scott Frances
Published on May 16, 2022